自7月28日湖南省发现首例本土病例以来,到8月16日0时至24时,湖南省报告新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0例。截至8月25日0时至24时,已连续10天本土0新增!这个令人振奋的数据,是湖南坚持群防群控,坚持科技手段助力疫情高效防控的结果。

本轮疫情中,面对新冠病毒德尔塔变异株传播速度快、病毒载量高、致病性强、潜在风险大等特点,湖南依托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聚焦人、时间、空间三个要素,提升筛查工作的速度和精度。在湖南省联防联控机制的统一领导下,疫情防控组数据应急专班贴合防控现实需求,提出了依托通信大数据优势,组织好科技攻关,切实助力高效防控的新课题。

经多个科研单位近一个月的攻关,目前已取得了初步成果,有望在后续疫情防控工作中得到验证和应用。

“码”上预判:做好提前量,打好疫情防控“主动仗”

疫情防控,大数据一“码”当先。小小的“健康码”,在疫情防控中,可以说发挥了大作用,既是个人出行的“通行证”,也是疫情防控的“松紧弦”。据悉,“健康码”的赋码工作需要综合研判多方面因素,既需要分析时空轨迹和人员关联等个体信息,又需要考虑全域整体防控态势,最终实现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平衡。

7月20日南京禄口机场疫情出现后,湖南省联防联控机制根据疫情防控态势,及时调整赋码规则,对涉湘重点防控人群、重点防控区域、密切接触者和次密切接触者等人员提前赋码,以此督促相关“红、黄码”人员主动接受防疫管理措施和进行核酸检测,为第一时间发现控制传染源、有效控制疫情进一步蔓延发挥了重要作用。

“码”上行动:调动多方资源,切实提高流调排查效率

为了做好防控,本轮疫情湖南划分了3个高风险区域、25个中风险区域。由此产生大量的病例活动轨迹时空伴随人员信息和重点地区出入人员信息。7月27日以来,湖南省通信管理局(简称:省通管局)累计为1125个高风险人员开展了时空伴随分析,累计提供漫入漫出驻留数据208.48万条,累计排查重点区域驻留数据2039.98万条,其中关于张家界市的排查数据240多万条。

在本次流调排查过程中,疫情防控工作面临了一个新问题:黄码人数在短时间内骤增,既给相关市民的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也给一线疾控人员增加了较大的工作压力。

在“码”上这件事,省联防联控机制马上有了新的题目:依托通信大数据,如何组织好科技攻关,切实助力高效防控。根据省联防联控机制的统一部署,省通管局立即组织了多家省内高校和专业技术公司,选派精干力量组成专家组,开展“产学研”联合集中攻关。

专家组以长沙“乾城嘉园”小区为案例,多次奔赴调研,充分了解社区周边情况,听取一线疾控人员的意见,提出了基于多源数据的中高风险区域周边人群涉疫风险筛查方法,用于快速筛选出黄码人员中涉疫风险较低的人员,供疾控部门参考,经核实后进行黄码转绿码。

“码”上显成效:用好大数据,高效防控助力复工复产

据省联防联控机制专班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联合攻关专家组成员由中南大学计算机学院、湖南工商大学前沿交叉学院、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安恒信息湖南公司、天湘和信息科技公司等多家专业单位的技术骨干组成。

专家组提出的方法利用行政区域边界数据,结合基站信息覆盖偏移的特性,建立边界数据剔除模型,提高涉疫区域用户统计精度。并结合行为人经过的基站信息,智能分析这些人员的行为轨迹和出行时间,判断其出行方式是自驾车、乘公交或步行等。

同时,通过信令数据,统计分析行为人在封控区域及其周边范围的驻留时长,判断其是常驻人员还是临时经过人员。最后,通过该方法模型的分析,从中高风险区域周边的黄码人群中快速筛选出涉疫风险较低的人员,供疾控部门参考,经核实后进行黄码转绿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