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陶力 上海报道

导读

蚂蚁金服副总裁、技术实验室负责人蒋国飞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区块链的未来将是比AI影响更为广泛的技术。在数字时代,区块链可以说是“解决信任”最理想的技术方案。

近期,滴滴与华住均因为个人隐私问题被推到风口浪尖,也折射出大数据应用仍处于蛮荒时代。

“滴滴拒绝向警察和用户透露平台司机的信息。这充分说明,在数据信息面前,个体和大公司之间是非常不对等的。而华住酒店信息被泄露也表明,用户的个人权益并没有得到保障。但是,现在的问题在于,《网络安全法》没有实施细则,也没有明确的惩罚界定。”8月30日,上海大数据联盟常务副秘书长马慧民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未来,从技术手段上可以用区块链来防范个人信息泄露。

近日,温州乐清女孩乘坐滴滴顺风车遇害,在爆出的被害人朋友与客服之间的聊天记录后,滴滴客服的处理不当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从现状来看,一方面,似乎用户隐私大于人身安全,另一方面,华住酒店集团旗下的近5亿条开房记录,被打包后在网络上交易。

对于用户数据泄露之事,华住集团相关人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已经第一时间报警,并在内部迅速开展核查,聘请专业技术公司对网上兜售的“相关个人信息”是否来源于华住集团进行核实。目前,警方已介入调查,进展不便于透露。

上述两起事件,看似没有关系。归根结底,还是在于网络用户的信息数据采用,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8月27日,民法典各分编(草案)初次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其中,人格权独立成编,并对此前受到各方关注的个人信息做出了规定。这一举措,对于目前大数据使用泛滥的现状,或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

数据应用急需规则

不断爆发的隐私安全大事件,充分说明互联网不应是法外之地。

今年7月,在“隐私泄露”丑闻发酵4个多月后,Facebook为自己的“傲慢”付出了惨重的代价。除了CEO扎克伯格坐上了美国国会的听证席之外,该公司发布的2018年二季度财报堪称史上最差。其二季度营业收入132.3亿美元,同比增长42%,较市场预期低1.2亿美元。此外,最为核心的用户数据也不乐观,今年二季度的日活用户为14.71亿,环比仅增长1.37%。而月活用户22.3亿,低于市场预期的22.5亿。

资本市场随后做出了自己的反应,公司股价在财报发布后大跌20.23%至173.5美元,市值蒸发1200多亿美元。相比于Facebook,一些惩罚措施,并没有让中国公司感到足够的威慑力。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数据发现,从2013年起,关于如家、汉庭、锦江之星等知名酒店泄露用户信息的消息,已经被多次报道,尽管当事方表示会严格自查,但是,追究最后的处理结果,往往都不了了之。

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春泉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认为,全社会尤其是立法司法机关,对于个人信息的价值和保护的必要性,认识现状还太低。很多人还是无法把个人信息保护与电信诈骗等个人信息滥用的恶劣后果联系起来。“尤其是对于企业的惩罚力度太低,很多时候是象征性赔偿,几乎没有什么作用。从中国反垄断法的执法来看,个人信息保护执法不排除学习欧盟巨额罚款的可能性。”

值得注意的是,数据信息被灰色产业链拿来交易,而真正的应用规则仍处于一片混沌。以滴滴顺风车为例,在遭遇人身威胁时,滴滴公司客服以保护隐私为由,拒绝向警方提供可能施暴的司机个人信息。这一处理举动在业内看来十分不妥。

资深互联网行业评论人士刘兴亮认为,保护个人隐私没有错,但是如果这个人具有危险性,并且被嫌疑正在或者已经发生危害社会的时候,还去坚持对这个嫌疑人的信息的保护,显然是过头了。社会日益数字化,个人的隐私数据来源于生活,也影响生活。对于存储这些数据的公司而言,责任大于权力,而不是相反。数据能给谁看、不能给谁看、该如何保护、需要社会来制定规则,也需要公司来遵守规则。

区块链或破局

在多名行业人士看来,如果任由大数据的应用泛滥,行业乱象还会层出不穷。8月29日,中消协发布《APP个人信息泄露情况调查报告》称,APP已经成为个人信息泄露的重灾区,超八成受访者都曾因此受到推销电话或短信的骚扰。遇到过个人信息泄露情况的人数占比为85.2%,没有遇到过个人信息泄露情况的人数占比为14.8%。

对此,马慧民认为,大数据应用和个人信息采集仍然需要建立行业标准,医疗、教育、政务、水电煤、运营商等等行业的大数据,都没有明确的处理权,也不能进行流通实现价值。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黑市数据交易的泛滥,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互联网公司在大数据应用上基本也是野蛮生长。“法律法规完善后,公司在个人数据保护上的成本会大大增加。大数据风险偏好弱,成本就会下降。”

在他看来,用区块链技术或能解决隐私滥用的问题。在采集、使用数据的过程中,都会有记录,也不能轻易篡改。同时,数据价值变现也能更加公开透明化,并有可能会解决归属权的问题。“行业的供需严重不匹配。比如医院看病的信息,这些数据理论上来说是属于我的,但是,医院不会把这个信息交还给我。恰恰这些数据都是人工智能或药企迫切需要的。总之,这就是博弈,未来,因为大量用户数据泄漏,风险会转移成产业发展的成本,90%以上的数据会被政府或者BAT等巨头垄断。”

无论是滴滴还是华住、Facebook,都是与用户密切相关的C端产业,用户的权益保护刻不容缓。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正在被用于隐私保护、公益等领域。蚂蚁金服副总裁、技术实验室负责人蒋国飞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区块链的未来将是比AI影响更为广泛的技术。在数字时代,区块链可以说是“解决信任”最理想的技术方案。“它本身不是一个专门的技术,它有P2P网络、有很多节点、有密码学,还包括像一些共识的东西,是以前的技术集成。它更多的是比较好地实现了信任关系。”

不过,区块链技术的大规模落地还面临着短板。蒋国飞进一步透露,因为区块链目前还有很多待解决和突破的技术短板,比如分布式账本中的隐私保护问题,多链平台间的互通问题,在百级到千级节点广域网部署中的性能问题等等。更大的挑战则在技术之外,即让多方达成共识。

目前,区块链技术已经被广泛用于食品安全性溯源、公益善款去向、奶粉产地追踪等等。未来,区块链与大数据的结合,也将有可期待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