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垃圾分类,根据即将实施的《上海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市、区绿容部门要逐步完善本市可回收物的回收体系,推进回收服务点、中转站和集散场的建设,并鼓励采用"互联网+回收"等方式增强回收的便捷性。日前,静安区彭浦镇在试点在线下单回收的基础上,率先在中转站引入智能大数据平台,形成对垃圾分类可回收物的精细化管理。

一早,在静安区彭浦镇和源祥邸小区,两网融合服务点的工作人员正将昨天居民投放的可回收物,交投给前来收运的两网融合回收车。

“纸板6公斤,饮料瓶1公斤,衣服4公斤。”

当场分类称重后,这些可回收物就坐着回收车来到了它的下一站:彭浦镇两网融合中转站。收运人员将它们依次放在地秤上进行二次核重,一旁,刚刚投入使用的数据中心里,后台人员则按照可回收物的种类、重量进行录入,最后的总价格则会通过支付宝的方式线上支付给小区服务点工作人员。运营方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他们还将引入无线蓝牙技术,实现数据的实时上传。

上海藏宇节能环保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杨恺介绍:现在已经完成了一个小区到中转站,短途驳运的一个模式,我们下一步的话是把这个整个数据链打通,通过在核称的同时,实时数据上传至数据大平台,类似于商超的经销存体系,通过一个出库、入库、直接核称、数据实时上传的一个流程。

据悉,彭浦镇共有84个小区,智能可回收物中转站试运营一周以来,贴有标识的两网融合回收车每天都会定时上门收运,日均收集废纸、塑料和废旧纺织物等近200公斤,大大减少了混入干垃圾的可回收物,同时有效地打击了非正规收运团伙,形成从居民源头到服务点再到中转站甚至末端的闭合式管理。

静安区彭浦镇副镇长徐建峰表示:大数据平台是我们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一个信息化、数据化、智能化的一个举措,也是一种探索,我们希望建立这样一个平台,可以突破以往全市全人工,包括黄鱼车,还有摇铃党来进行这个可回收物的操作模式。然后我们建立了这样一个数据平台,可以精准地把控,实时地把控全镇范围内生活垃圾可回收物的收运情况,和垃圾的实时减量情况。

按照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计划,今年全市要建成8000个回收网点、170座中转站和10个区级集散场,目前整体进展顺利,以静安区为例:两网融合全程体系初步形成,全区共设有1000余投放点,14个街镇均配备了中转站,并将逐步实现智能化大数据管理全覆盖。

静安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副局长尤文坚介绍:这是全市第一个,有了这样一个数据中心,我们就可以达到一个精准化,它每一笔的交易,它都能精确地反映出来,可以精确地监测它的一个资源的增量和垃圾的减量,为以后的全程监控,精细化的管理,和大数据的分析,预测,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三年计划两年完成,接下来就是一个提高它的运作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