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在中欧创业营,佳格天地创始人张弓是同学们公认的“科学家”。以第六期创业营活动为契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伙伴对张弓做了一番深度采访。
“我长大想要成为一名科学家。”谁也不曾想到,一个小男孩随口一说的童年梦想,为他日后人生埋下重要伏笔。
多年后,博士毕业的他如愿以偿,成为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AMES研究中心的一位中国科学家。之后他毅然辞职归国,创办了农业大数据公司“佳格天地”。
如今,这家卫星和气象大数据应用公司,弥补了时空大数据在农业上运用的国内空白,帮助指导数以万计农民科学种植,更为政府补贴农业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正文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脚下有泥心中有光
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概括张弓的教育背景再合适不过。从小就对航空航天怀有极大兴趣的他,大学选报南京大学天文系,研究生报考北京大学地理系。而“天文”和“地理”结合的产物就是张弓如今从事的事业:利用卫星观测土地。
爱跑爱玩的性格决定了张弓天生就适合做遥感卫星领域的专家。研究生时教授带着学生们在呼伦贝尔大草原驻扎几个月,监测需要从天黑到天黑,加上温差大,常常一天之内体会四季温度,很多人觉得辛苦,但张弓脚下有泥,心中有光,觉得充满乐趣。
为一窥卫星应用世界领先水平,毕业后张弓前往美国深造读博,他选择了一位同样爱跑爱玩的导师:“我看他的博客发现,有一年他骑着摩托车去印度,而我正好骑着自行车从云南到西藏,等于同一时间,我两分别在喜马拉雅山的两侧各自旅行,感觉很奇妙。”
导师“放浪不羁走天涯”的潇洒深深地吸引了张弓去报考,然而随性的导师之后再一次“潇洒走天涯”,辞职去《自然》杂志社当编辑,整个系原地解散,留下张弓一个人在异国他乡手足无措。
中国有句老话“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导师的这次“离校出走”,倒逼张弓想办法“另谋出路”,并迎来人生最重要的转折点之一——加入NASA。
从全球层面的宏观统计 具体到一颗葡萄的长势
突然没了组织的张弓四处寻找实习机会,彼时,NASA的AMES中心的Develop项目首次招实习生,张弓申请到宝贵名额。事后张弓才知道,自己是这个项目招的第一个,后因政策收紧也成为迄今为止唯一的一位中国人。
图:中欧创业营第六期硅谷模块,张弓带领同学们参访NASA埃姆斯研究所,并分享自己在NASA的工作经历与感悟。
在NASA做科学家期间,张弓通过覆盖全球的卫星做了很多振奋人心的宏观研究,比如统计全世界有多少树、每棵树长多高。尽管服务过美国农业部、资源调查局等各大部门,但真正启发张弓的是一次为葡萄酒酒庄服务的经历:通过无人机和卫星的组合,观察每棵葡萄的长势,判断何时灌溉何时施肥,从而把控葡萄的品质。
从全球层面的大数据统计,具体到一颗葡萄的长势,巨大的反差却让张弓意识到,原来高精尖的技术也可以深入日常生活、产生经济价值。
藏在深闺人未识 硅谷模式启迪NASA科学家
处于硅谷,这一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张弓深刻地体会到什么叫“科技改变生活。”然而张弓徒有科技,却从没有真正改变生活,有种“藏在深闺人未识”的遗憾。
彼时的硅谷,技术跟资本形成良好互动:新技术被商用后,引入资源、人才,进而得到更迅猛的发展。“像Google地球的技术,我们很早就有了,我们靠政府投钱,钱就那么多,发展也就那样;但是在Google地球完全不一样,商业跟技术结合后带来巨大流量,更好地孕育新技术,也更好地回馈整个人类。”
在硅谷模式的启迪下,“藏在深闺”的张弓决定“出阁”。2014年,在读完斯坦福的创业课程后,张弓召集朋友一起回国创业。
天眼助攻一笔糊涂账单被算清
回想起来,张弓将当初回国创业的行为形容为“莽撞”:没有客户,没有市场,甚至连这个行业都没有,一个科学家就带着一群科学家辞职创业了。
当张弓跟农民们绘声绘色地说起卫星技术时,没有人知道他在说什么,更没有人相信一个安装在太空的“监控”能教他们如何种地。
张弓首次开单靠的是“关系”,朋友在乡下承包了一千亩地,让张弓帮忙看看地块到底有多大。
跟美国土地都连在一块是一个整体不同,中国的土地是碎片化的,为了在卫星地图上确认土地位置,张弓费了不少心思:“他跟我都是这样描述的,出了这个村,沿着大路往前走一段时间,看到大杨树往右拐,进去以后第二块地就是我的。”
就这样,张弓在卫星地图上把上百块土地一一标注出来,最终算出来,朋友承包的地面积根本没有他以为的那么大,“别人会虚报的,没有数据化,你怎么能知道真相?”
一笔糊涂账被天眼算清,通过这一单,张弓看到了中国农业市场的刚需。
赶上并助推中国农业变革于国于民皆有益
深入中国农村调研,张弓有了一个基本判断:中国农业必将迎来变革。
在张弓看来,中国土地基于历史原因不可能集约化,“农业生产社会化”才是必然趋势,眼下,提供机械化服务的服务商确实在崛起,而这些服务商就是佳格的目标客户。
图:秋收与产量监测云平台
佳格通过遥感卫星算出作物生长的标准值,再根据气候模型、实时数据算出气温、湿度、土壤温度等变量,最终科学地指导种植。“这是于国于民皆有益的事情。”张弓认为这才是自己创业的最大意义所在。
先说“于民”,佳格的一位客户,手机里装了20多个天气预报软件,可这些软件对农耕指导,如同隔靴挠痒。“天气预报可以告诉你明天后天天气,但不会告诉你后面一周、十天之后的天气会怎样。然而收割是要提前借农具、协调帮手、做足措施的,等普通的天气预报根本来不及。”
有一次佳格预测到下周会有雷暴过程,紧急提醒客户提前收割。当时对方并不情愿,因为提前收割意味着作物成熟度不够,产量打折。客户将信将疑地听从了张弓的建议,之后当地果然遭遇冰雹天气,只有他提前收割避免了巨大损失。张弓至今记得这件事儿:“我第一次感觉到做了这么多年学问,终于能够让一个个农民、一个个人获益。”
再说“于国”。
“今年的苹果是不是涨价了?其实我们去年就预测到了。”通过天眼监测结合大数据计算,张弓似乎成为了一位无所不知的预言家。“原理很简单,现在吃的苹果都是去年的花朵结出来的苹果,所以去年五月份花朵数量就决定了现在苹果的产量。”
利用这一技能,佳格可以为农业期货、保险服务提供基础数据,甚至能运用金融产品调节、对冲农业系统风险,保护农民的利益,这就是张弓所说的“于国有益”。
更高的层面上,佳格还为政府农业补贴提供数据支持。三年前,早在中美贸易战之前,国家就未雨绸缪,大力鼓励农民种植大豆,并实行高额补贴政策。目前佳格关于全国大豆种植面积的统计已经初步完成,并在每年更新中。
不遵循“边际效用”的SaaS & 中欧校园里执手并进的“科学家”
“SaaS最大的优势是打破了边际效用递减的困局。”作为国内最早一批农业SasS服务商,张弓对此深有体会。SaaS产品得益于其能够同时为多用户提供服务的特性,使得SaaS的边际成本极低,每一位用户的增加都是在盈利上做加法,而不会导致成本的大幅增加。
这一特性不仅使得SaaS企业的盈利增加,也让企业有空间降低价格,惠及用户。“佳格通过统一的数据平台让每亩地的数据成本极低,这样使得数据服务能更容易的被农业客户应用,也更快的推进数字农业的展开。”
也许是多年研究生活熏陶出的气息,也许是访学时作为兼职的科学翻译,张弓被很多中欧同学爱称为“科学家”。“科学家”也特别热心跟校友一起合作推进卫星技术在不同行业的应用。佳格和中欧校友高俊刚任职的蒙草生态集团,围绕着草原生态构建了基于空间技术的生态数据中心,佳格也在和中欧创业营同学张宇的新水源景公司在推进土地治理的卫星遥感监测等等。
目前,佳格不仅借助“天眼”帮助中国农业从“看天吃饭”进阶到“知天而作”,更将触角伸向东南亚等与中国地块一样破碎的区域,开始了全球化布局。
图:中欧创业营第六期硅谷模块,张弓就全球化趋势,技术创业陷阱和机会等话题发表自己的观点。
至此,一个小男孩希望成为科学家的小梦想,已经成为一个创业者希望帮助农民百姓,助推农业发展的大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