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工智能成为一种通用能力,它对于世界的改变正在加速。
我们生活的城市,长久以来都是一个物理概念,当人工智能(AI)向上折叠出一个“虚拟世界”,它将如何帮助大城市“系统升级”?在昨天开幕的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这不仅是企业思考的话题,更是城市治理者、专家学者的所思所想。
在细分领域深耕细作
在每一个不同的专业领域,AI都在帮助城市思考和改变。
在国家电网展台,上海智慧城市能源云平台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它的能力包括提供园区能效分析报告、区域能源分析报告以及客户用能行为分析报告。工作人员介绍,这套系统已运用于张江科学城内719家高压用户的统筹中,能源热力情况可一览无余。
基于过去与现在的数据,异常数据很快能自动“跳”出。工作人员举例说,他们此前发现一家软件公司能源使用突然出现异常:该公司申请了多次扩容,用电设备发生改变,同时,用电特征也出现明显变化。基于这些数据,平台分析认为,企业有可能发生了产业调整。实地调查证实,这家企业正在转型。
在一些新的领域,AI的加入也为城市赋能。在外卖领域,如今仅美团点评每天“上线”的外卖小哥就有六七十万人,预计未来五年还会有数倍增长。美团展台围绕无人配送打造了全场景沉浸式体验,包括已在雄安落地运营的小型无人配送车“小袋”、在上海等地落地的室内无人配送机器人“福袋”等均亮相。在美团首席科学家、无人配送部总经理夏华夏看来,技术的加入是对运力的有效补充,这些无人产品将在两年内实现规模化落地。
让大城市“全局优化”
传统的城市管理,由于缺少数字化建设的基础,很难做到全局优化。而今天,当我们把整个城市搬到虚拟空间中,形成“数字孪生城市”时,这一切都变了——城市的运营管理可由数据驱动,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思考能力”,运营管理效率有了大步提升的可能。
在上海,不少区域已开始进行用人工智能赋能城市发展的探索。刚“出生”不久的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首次亮相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现场不仅设置了无人驾驶展体验区,在“AI+园区”展台前,一套无人驾驶基地智能化数据平台也相当受人关注,它与下方的实体模型“相呼应”,实现了“数字孪生”。工作人员介绍,它可以实时监控入场车辆的运行情况和背后数据,为无人驾驶快速“上路”提供更多维度的数据支持。
另一边,“静安政务大脑”的画面巨大,“玩”起来才发现,在地图上选择任意一个小区进行预测,都能看到这个小区10分钟步行可达的范围,而政务大脑就会在这个范围内推荐是否要建设菜场等基础设施,以及在哪里建设。
通过建设一个全联接、全场景、全智能的“数字静安”,与物理世界的政务实现深度融合,创新和重塑传统的管理模式、业务模式和运作规则,这是AI对于城市的赋能。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整个建设框架由一个核心数据中台+N领域的业务中台构成,而“静安政务大脑”就是核心的数据中台,它围绕人口、法人和土地三大城市基础要素而建立,目前可提供智能人口预测、智能规划、智能营商、智能监管和智能区情等五大基础能力输出,已为11个政府部门提供23个应用场景的支持。
完整的“智能系统”
如何让AI赋能城市发展,专家也有很多思考。阿里巴巴研究员吴翰清提出“世界需要什么样的智能系统”的话题。过去一段时间,这位阿里最年轻的高级技术专家带领团队在上海、浙江、重庆等地建设了很多关键的基础设施系统。在他看来,正在经历的第三次人工智能科技浪潮,有点类似于140年前发生的第二次科技革命,电力深入到各行各业,改变了城市样貌。
“在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从信息化到智能化的这一转型升级正在到来,到了爆发的前夜,这得益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网络连接技术这四大技术的日益成熟。”吴翰清认为,一个完整的“智能系统”,应包含“感知”与“行动”,其中支撑行动的是决策和调度的技术。而衡量这个智能系统是否有价值的标准,是看其解放了多少生产力。他指出,真正的智能时代,最重要的工作是给机器智能系统提供服务,而并非给人提供服务,机器智能系统的自动协同是通往未来的关键路径。
在平安集团首席科学家肖京看来,城市运行的每一个板块都有很多可优化的空间,每一个优化背后都有思考,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些具体问题、具体场景转换成一道计算题。比如,在“让市政服务效率提升”的命题下,把这个场景细分到每个流程,然后在细分环节里利用AI技术,突破瓶颈,提升效率,实现“三提两降”,即提效率、提效果、提客户体验,降风险、降成本。
肖京指出,人工智能到目前为止还是被动式的,因此,大到城市治理者,小到一个企业,需要思考如何发现问题,然后将其纳入到人工智能系统中,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自主提升,让整体的系统变得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