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金融科技快速发展,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已经逐渐成为金融发展的新动力,大大推动了我国金融业转型升级,助力金融业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有效促进了普惠金融发展。

一、金融大数据的应用价值

研究表明,在所有金融科技中,大数据是金融行业投资和应用的首选。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在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冲击下,整个金融业的运作模式正在重构,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二是金融行业积累了大量高价值的数据,拥有用于数据分析的基础资源。三是大数据产品已经日益成熟,技术供给日渐丰富,部署成本逐渐下降。

金融大数据的广泛推广,其应用价值也逐渐呈现:一是提升决策效率,可以帮助金融机构以数据为基础,逐步从静态的现象分析和预测,过渡到针对场景提供动态化的决策建议,从而更加精准地对市场变化做出反应。二是强化数据资产管理能力,通过大数据底层平台建设,可以在部分场景替换传统数据库,并实现文字、图片和视频等更加多元化数据的存储分析,有效提升金融结构数据资产管理能力。三是实现精准营销服务,可以帮助金融机构更好的识别客户需求,打造良好客户体验,提升综合竞争力。四是增强风控管理能力,可以帮助金融机构有效识别可疑信息和违规操作,强化对于风险的预判和防控能力。

二、农发行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信息科技治理机制不完善,极大制约了科技创新驱动:一是信息化建设管理、系统研发和系统运维没有统筹协调形成合力,各业务系统推广应用各自为政,“九龙治水”。二是各业务系统相对孤立,互联互通困难。三是科技创新能力无法完全满足业务快速发展需要。

(二)信息科技与业务融合不够,导致科技支撑能力弱化:一是新兴金融技术应用范围有限。二是业务数据缺乏统一便捷的查询平台。三是大数据、互联网+技术尚未有效推广。

三、金融大数据应用有效解决信息化建设问题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我国唯一一家农业政策性银行,以服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为已任,是服务“三农”领域的金融主力军。该行在加强战略顶层设计、完善科技管理机制、加强科技与业务融合方面作了大量的努力,尤其在“三农”金融科技应用方面,积极布局新技术应用,探索推动金融科技在应用场景中落地实施,着重加强对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互联网+等方面的创新研究,强化科技与业务融合力度,较好地解决了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着力推进业务处理大集中

该行在推进信息化建设中,逐步完善业务操作、经营管理、决策支持三大技术平台,努力提升经营、管理、决策的信息化、智能化和科学化。

1.功能目标

(1)加强科技与业务的融合:按照全行《改革实施总体方案》要求,遵循“大科技”理念,加强顶层设计,加强科技与业务的融合,加强科技创新引领作用,使信息科技真正成为打造现代化农发行的核心引擎。

(2)做好信息科技中长期规划:明确中长期目标任务,确保信息技术架构的整体性、前瞻性和开放性,实现各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

(3)建设大科技治理结构:整合信息化建设资源,统筹进行信息科技治理,形成管理规范、科学现代、约束合理的适应农业政策性银行的科技治理体系。

2.具体应用

(1)成功上线新一代核心系统

新一代核心系统包括1个核心业务系统、10个新建配套系统和29个现有关联系统,实现柜面业务全国大集中。该系统的成功上线,有力提升了全行金融基础设施服务承载能力和科技支撑水平,大幅缩小了与行进银行的差距,为我行推进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2)稳步推进全国运营大集中

拟采取“新核心系统+全国运营大集中”模式实现作业处理标准化,提高业务系统间数据互联互通水平。集中运营系统包含集中授权、集中后督和会计凭证电子影像三个子系统,将原来分散在各营业机构柜面的部分业务集中至省级分行授权,并对柜面业务进行集中事后监督,同步生成会计凭证电子影像的作业模式。

(3)不断优化升级信贷管理系统

农发行信贷管理系统于2007年9月全国性正式投产上线后,根据政策性银行职能和业务发展需要进行了多次重大升级改造,全面覆盖农发行办贷管贷业务全流程,为农发行助力精准扶贫、服务“三农”、服务小微企业作出了应有贡献。

(4)建成高效共享的数据服务平台

数据服务平台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所提供广泛的半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集中获取、存储、加工、分析和应用,并针对特定的应用场景进行快速的数据分析、挖掘和展现,实现农发行各类业务报表的综合管理,集成了固定报表、数据采集、多维分析等多套报表系统及基于报表系统而开发的数据分析应用,是全行性报表统计分析类数据资源的重要载体。

(二)积极布局大数据应用

近年来,该行一直着手研究大数据平台的构建与应用,所建设的大数据平台既要包括行内数据的集中整合(即数据仓库),也要包括对海量、格式多样的外部大数据(即大数据平台)采集、加工等,形成该行需要的一体化数据平台。

1.功能目标

(1)客户服务创新:结合银行自身业务所采集到的数据,与外部获得的企业多渠道行为的数据,扩展对客户的了解。将内外部数据进行整合,得到企业客户信息的全景视图,并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设计出个性化的信贷产品。

(2)内部服务创新:通过分析我行数据(如库存数据、贷款数据)和外部数据(如企业库存信息、财务资金信息),可实时监测粮油库存变动情况,实现对粮油库存的精细化监管。

(3)监管服务创新:通过综合分析综合业务系统和信贷业务管理系统的数据,可以推算出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贷款规模、支农成效,再结合互联网+技术,可直观体现出我行政策性支农信贷产生的社会效应。

2.具体应用

(1)设计构建全行IT架构

总行成立数据服务中心负责制定数据标准,完善数据质量,“大数据”建设,数据挖掘和服务。规划应用架构包括渠道服务、产品服务、运营服务、数据服务四大板块。其中“数据服务”板块整合行内行外各类数据,建设“大数据”平台,依据大数据平台,建立强大的数据分析系统,深入挖掘数据价值。

(2)完成大数据平台项目建设

引入工商、税务、司法等外部数据,实现外部数据和内部数据有效融合。完成外部数据整合平台、非结构化数据平台的建设工作,形成“四个平台合一”具有农发行特色的大数据平台,具备完整的大数据整合、存储、处理、分析和挖掘能力。完成天气灾情、价格预测等32个业务场景的开发,为全行业务经营决策提供良好的数据挖掘分析服务。

(3)建设全系统集中式IT风险预警监控系统

建立覆盖网络、存储、主机、动力环境等各类IT基础设施,数据库、中间件等各类系统软件,各级行、各主要业务系统的IT运营风险预警监控系统,实现风险预警、发现问题、定位问题、分析问题,达到防范和降低IT运营风险和提升IT运营效率的目标。

(4)推进信用风险监控体系建设

建立信用风险监控平台,强化信用风险防控,提升信用风险预警和监控水平。强化贷后监测,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和重点环节的风险监测预警和合规监督,及时识别和提示风险,完善信用风险事件报告机制,实现信息共享,提升监控质效,逐步打造信息化、全过程、全覆盖的信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

(三)探索创新互联网+应用

该行坚持以“服务客户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加强科技引领,进一步加强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强化互联网技术与传统金融业务的深度融合,推动银行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1.功能目标

加强云计算、区块链、互联网+应用等金融科技的创新研究,积极布局新技术的应用,探索推动金融科技在我行应用场景中落地实施。利用跨行业、跨系统、跨机构的大数据中心,开展以智能金融服务为重点、以线上线下交互为特色、以大数据全面应用为支撑的互联网金融服务。

2.具体应用

逐步推进“一网”、“两e”、“三平台”建设。

(1)“一网”即“对公网银”:全面开办网上银行业务,实现网上行内及跨行转账、资金归集管理、代收代付等功能。网上银行是现代银行业务电子化、网络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全面推广应用对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强化客户资金支付效率,提升离柜结算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两e”:一是“e融资”。实现我行传统信贷业务的线上申请、线上审批、线上放贷。二是“e办公”。提升综合办公平台自动化、网络化水平,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公文批阅、电子邮件、业务办理等日常工作的移动化。

(3)“三平台”:一是大数据平台。首先,通过数据治理工作,建设全行数据标准,改进数据质量,整合全行数据形成数据仓库。其次,通过与政府、行业信息平台连接,获取行外有关“三农”的数据,与行内数据进行整合,形成大数据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构建应用场景,完善业务经营管理,促进业务创新。二是云平台。通过运用云计算、虚拟化技术,构建云服务平台。先构建我行“私有云”,待银行业 “金融云”建成后,采用标准接口将我行“私有云”与“金融云”连接起来,最终形成“混合云”的模式。三是“惠三农”互联网基础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农业政策性银行作用,通过支持或合作网络运营商、互联网专业公司,搭建开放式“惠三农”互联网基础服务平台。为种子、农资、农产品、食品、农机具等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产品推介和产品选择的免费平台服务,并通过大数据让产品的营养成分、特点(特性)、生产链、以及生产履历等一目了然、透明。实现生产端与消费端的直接“对话”及放心消费。通过与电商平台对接,为供求双方提供撮合功能,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有机整合,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产品交易与支付融资等金融功能无缝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