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曾相当热门的大数据基金,由于收益不理想受到了不少争议,基金公司布局意愿有所降低。

2015年,大数据基金借牛市东风迎来爆发性增长。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这类基金的业绩表现出现分化。根据记者的统计,12只成立于2018年以前的大数据基金,截至今年6月12日,其中4只成立以来收益率超过40%,同时也有5只基金收益率低于5%,另外3只亏损。

上述大数据基金中,收益最高的成立于2017年,成立以来收益率达到70.9%,最低的成立于2016年,收益率为-12.06%。

从今年以来的表现来看,大数据基金的业绩分化依然明显。截至6月13日,银华大数据混合、广发百发大数据成长混合、浙商大数据智选消费等基金都收获了15%以上的收益;有4只基金年内收益低于5%,1只基金亏损。

市场对大数据基金的争议逐渐增多,不少人更是认为该类基金已经沦为噱头,大数据因子的有效性也受到质疑。

北京一资深券商投顾对记者表示,市场上多数大数据基金成立于2015年,正好赶在市场高点,因而收益整体不佳。“2017年左右成立的大数据基金没有‘历史包袱’,多数产品表现不错。”

业内人士介绍,大数据基金在运用传统量化指标的同时,还会加入特定的因子。基金公司的大数据基金基本都是与互联网巨头合作推出的产品,以百度搜索数据、同花顺关注量数据及京东数科、阿里等机构的数据为来源,通过大数据分析辅助投资决策。

北京一位私募基金研究员表示,大数据基金通常被视作对冲基金的一种,除了传统量化数据外,还会运用许多另类数据,如投资者心态、消费价格指数等指标。资管机构通过与互联网巨头合作,运用其搜索数据监测投资者情绪来辅助决策。“这个概念实际应用起来难度不小。不同公司处理大数据的能力相差很大,业绩出现较大差异也是正常现象。”

“和传统量化数据不同,另类数据中的无效信息和干扰信息比较多,如果这些信息过滤得不干净,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量化模式的有效性。中国的大数据基金最早出现在2014年,目前仍处在发展初期,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

据了解,近期基金公司发行大数据基金意愿有所下降。同时,量化对冲基金在震荡市下整体表现较好,引起不少投资者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