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路透社旗下媒体IFR消息透露,携程计划于今年上半年在港二次上市,募资最少10亿美元。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20年1月份,当时据彭博社报道,香港交易所就与携程讨论过在港二次上市的可能。只不过当时就股价表现而言,对携程并不利。同时,携程2020年Q3单季净营业收入及毛利润同比呈现下滑态势,且各细分业务同比增速也全部为负。

其实,去年年初如果不是因为新冠疫情打乱了其二次上市的节奏,携程还是有机会的,但可能跟大环境不景气以及自身股价一直处于波动状况有关,整个上市节奏又被打乱了。不过,今年眼瞅着刚开年,海外疫情没有利好转变,而国内疫情又出现了一些新苗头,然而就在这种环境背景下,携程二次上市的计划还能顺利进行吗?

疫情影响下,携程二次上市计划会不会再次“泡汤”?

新冠疫情对旅游行业的影响有多大,想必大家都应该有所了解。根据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公布的数据来看,2020年上半年,国内旅游人数为11.68亿人次,同比下降62%,国内旅游收入为0.64万元,同比下降77%。我国疫情管控算是比较出色的了,想象一下海外旅游地区的境况,肯定更加糟糕。

在这种境况下,携程主业难免受到冲击。根据携程此前披露的2020年未经审计的第三季度财务业绩数据显示,当季携程净营业收入为55亿元,同比减少48%,环比增长73%;毛利润为44亿元,同比下滑47%,环比上涨94%。从数据来看,其营收跟毛利环比都有回升,但同比依然处于下滑态势。这种状况主要是受益于国内疫情好转,但是同比下滑严重无法改写的话,对于携程今年的表现同样也得打上一个大大问号。

与此同时,针对于二次上市,资本市场肯定对企业营收状况会重点关注,不过据相关机构研究发现,从2020年Q1至2020年Q2,携程各季度单季净营业收入均呈现同比下滑的态势,分别同比减少42%、64%、48%。从这三个数据来看,第三季度下滑程度虽然较第二季度有所缩减,但仍然高于第一季度,因此可以看出,携程第三季度单季经营情况并未发生实质性好转。

而且,考虑到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疫情所带来了持续负面影响,携程第四季度净收入同样不容乐观。再加上今年年初的类似状况,作为以旅游出行为主营业务的携程而言,其净营业收入在未来能否实现同比正增长仍有待观察。

大环境糟糕,携程还要面对腾讯系与阿里系包夹

在大环境糟糕的境况下,携程的境况自然不容乐观,与此同时,“腾讯系”的美团跟“阿里系”的飞猪还对携程在细分市场形成了包夹之势。

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Q3,携程住宿预订收入为25亿元,同比减少40%,环比上涨98%;交通票务收入为19亿元,同比下降49%,环比增加66%;成套旅游收入为3.26亿元,同比下滑80%,环比上涨151%;企业旅行收入为2.82亿元,同比减少16%,环比增长74%。

在这些数据中,我们不难发现,住宿预定及交通票务业务作为携程的主要业务收入,营收占比高达80%。但是其细分业务营收同比增速均全部为负,究其原因,携程除了在主营业务领域要迎接众多强悍对手之外,还在细分领域陷入到更加激烈的竞争当中。

据Trustdata大数据发布的《2019年—2020年中国在线酒店预订行业发展分析报告》显示,2019年全年美团酒店订单占比过半,累计间夜量为4亿。而同样在2019年,飞猪就通过“出境游”战略在在线交通市场抢占了一席之地,市场份额达到了16.1%。同时,飞猪还推出了度假细分领域的“飞猪购”业务,从在线度假层面直面竞争携程的在线度假领域。

要知道,在美团跟飞猪背后,分别是腾讯跟阿里两大巨头,而有百度撑腰的携程,自然避免不了要跟这两个集团直接交手。但问题是,腾讯跟阿里拥有众多平台流量可以共享的优势,但百度能够给予携程的,远远不如这两家。

所以,携程在未来如何持续稳固市场地位目前仍是一个大难题。

若难摆脱“大数据杀熟”负面影响,携程前景堪忧

除了市场环境糟糕,竞争对手围攻之外,困扰携程的还有大众对其存在“大数据杀熟”的质疑。针对“大数据杀熟”,携程其实也给予了正面回答,包括可以向携程方面的客服提供截图进行解决,但这种答复,是否意味着携程自己也不敢确定究竟存不存在类似的情况呢?

毕竟早在2019年就曝出“携程机票重搜贵近1500元一事”,携程方面还专门进行了道歉,不过最后还是将责任推给了App Bug。除此之外,我们还专门从微博上也截取了一些博主发布的微博,内容大致都跟“大数据杀熟”有关。

既然携程表示要带上截图,所以我们挑选的几例博主反应的问题都带有截图,如果大家也遭遇了类似情况,可以在评论区私聊我们发送截图,我们会在后期一起进行报道。

对于“大数据杀熟”,其实业界内外也有不少评论,就连中消协此前也专门发表过看法与观点。中消协认为,各种算法存在的意义应该是为了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通过算法为消费者推荐内容,对于平台和用户是双向互利。

对于滥用算法的行为,中消协认为,“一方面会破坏目前市场公平有序的竞争,长久发展会对国内经济发展造成影响。另一方面,消费者消费却无故成为算法的受害者,沦为技术欺凌的对象,有失社会公平,同时也是对社会道德的践踏。”

我们认为,大数据本身的出发点,应当是为了管理用户,深挖用户需求,尤其是要为老用户其提供更多便利和方便的服务,毕竟如今维护一个老用户的成本是新用户成本的八分之一。老用户一般都对平台的忠诚度比较高,优质用户一般属于这个群体。而携程在老用户跟新用户的维护与获取上,显然是没有搞清楚主次。

很多针对新用户的优惠,老用户都无法享受到,而新用户往往可能是其它平台的忠诚用户,只是为了过来“薅羊毛”的,“薅”完就闪人。如果携程利用信息不对称来剥削老用户,那么显然这个出发点就是错的。

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而携程能如此有恃无恐,说到底还是因为其行业地位所决定的,因为没人能跟它形成有效竞争,如同行业垄断一样。按照业界普遍赞同的观点就是,“互联网产业自身强大的规模效应、网络效应对竞争天生带有排除性。”

不过,为了限制平台这种“杀熟”行为,去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曾就《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目的就是为预防和制止平台经济领域愈演愈烈的垄断行为,加强和改进平台经济领域反垄断监管,保护市场公平竞争,维护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从国家调控的角度来看,未来打破互联网巨头数据垄断势在必行。在此我们也奉劝某些互联网企业,不要光惦记着一点蝇头小利,从老用户身上“薅”那一点点羊毛,毕竟国家已经开始出手管控,小心才能使得万年船。

写在最后

自从2017年7月携程股价创下60.65美元新高之后,股价就一直处于缓慢下跌当中,这显然不符合其互联网属性。尤其作为在线旅游行业的龙头企业,携程必须要不断巩固自己的地位。

所以,在疫情发生以来,旅游业屡遭重创。携程也试图开辟新的方式,来挽救自己的营收。比如在去年,携程一共进行了超过100场的“直播带货”,并且还是由携程董事长梁建章牵头。最近携程更是在自己社区推出了星球号,让景区、酒店等商家通过发布图文、视频,甚至直播等方式让用户快速种草,进而在携程下单交易。

不过,有业内人士表示,旅游行业靠“直播带货”绝非长久之计,毕竟出行最终的目的还是要能出门,现在连门都出不去,你叫消费者怎么去下单交易?

总的来说,我们认为,从目前大环境、竞争对手,以及自身口碑等方面来看,携程的二次上市之路恐怕很难一帆风顺,最起码要等到疫情平复之后。而且,彼时携程还得尽快提振自身各项业务,但问题是,这个过程需要多长时间,恐怕现在谁也给不出准确的答案。